二十载扎根乡村育桃李

2021-06-08 10:48:19来源:中国大别山新闻网点击:

        20年死心塌地的坚守在一所农村小学,她心无旁骛、呕心沥血,像一颗钉子,牢牢的“钉”在这里,先后把1000多名孩子送出贾庙小学;先后10多次被县、乡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为优秀老师、先进工作者,在偏僻的乡村小学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育人故事,——她就是河南省固始县徐集乡贾庙小学优秀教师郭伟。
        贾庙村小学距离县城80多公里,是固始县最偏远的农村小学之一。2002年9月,17岁的郭伟跨出师范学校大门,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教师岗位。由于学校缺少老师,郭伟从参加工作时起,就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和数学老师,而且都是全校甚至全乡最差的班,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0个小时以上。
        2004年,贾庙小学四年级语文统考平均分数只有20分,全乡倒数第一,校领导决定把这块“硬骨头”交给年轻的郭伟。不久,郭伟发现班里有个别学生非常顽皮,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深入了解得知,其中一个学生父亲去世后母亲离家,他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产生了“破罐子破摔”思想。郭伟就找到他,把他当成小弟弟一样去关心、去爱护,师生俩聊哭了好几次。有一天课堂提问时,这位同学忽然举手站起来提了一个问题,郭伟的心一热,幸福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三年后,这个班级的毕业考试总成绩跃居全乡正数第一名。这一年,郭伟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担任了学校教导主任。
        刚参加工作时,郭伟在贾庙村一个亲戚家吃住。2007年结婚以后,她与供职县直某单位的丈夫在固始县城安了家。郭伟每周一早晨到贾庙小学上班,周五晚上回去,因为没有从县城到贾庙小学的公交车,中途在徐集乡政府所在地还要倒一次车,既耗时又辛苦。多少次,好心人问郭伟,你怎么不找关系调到县城或条件好的学校?郭伟莞尔一笑:“我觉得这样挺好啊!”仍然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忙碌着。
        别人想办法托关系让孩子离开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她却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城里带到农村。2016年秋季,郭伟的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有人劝郭伟:“县城的一些学校公开选招优秀教师,你可以凭本事离开贾庙小学,这样也可以照顾一下家庭和孩子呀!”郭伟理解说话者的好意,但她心里清楚,贾庙村是一个近4000口人的大村,距离乡中心小学10多里远,这里的孩子出去上学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如果老师都走了,这里的学生谁来教?乡村教育怎么办?郭伟不仅没有填写他人拿来的选招教师报名表,而且说服丈夫和父母,做出一个出乎常人意料的决定:把儿子带到贾庙小学就读。“人家都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她却把孩子从县城带到条件很差的农村小学上学!”面对别人的不解,郭伟泰然处之,她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然而,刚把孩子带到身边上学,郭伟却遇到了一件非常“揪心”的事。郭伟爱人李祖红是固始县公安局派驻徐集乡八庙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7年10月的一个深夜,由于劳累过度,李祖红突发低血甲症被紧急送往县城救治。虽然躲过一劫,但出院后李祖红还经常出现身体发软的情况,药物要随身携带,医生建议家人要做好监护。“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一会郭伟真的动摇了。父母在农村老家居住,家中只有丈夫一人,作为一个妻子,这种情况多么需要郭伟在其身边关心照顾。但想想那熟悉的校园,为了她难割难舍的学生,郭伟只能怀着深深地愧疚,对丈夫说声“对不起”,每天晚上给丈夫打个询问平安的电话,继续带着孩子在乡下教书。
        “说真的,这些年也苦了孩子。”有天周日下午,郭伟带着孩子从县城到贾庙小学去,在徐集街道等了一个多小时才遇到一辆车,到学校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孩子饿得肚子咕咕叫,郭伟搂着孩子嘴里说着“对不起”,眼泪不自主的流湿了脸颊。现在,郭伟的长子已在贾庙小学读到了六年级,次子也在这里读一年级。俩孩子很懂事、很听话,学习很棒。他们说,“妈妈教书,我们读书,很好的。”
        前不久,郭伟的一位老师听说她克服种种困难,20年了还坚守在最初上班的乡村小学,诡异地问道,“你是不是不思进取呀,我的学生可是没有多少在最基层的了?”郭伟笑着说,“老师,乡村小学交通不便、离家远,但我感觉很好。心静下来了,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干起工作来很有劲!”老师听罢泪花闪烁、点头微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管: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金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热线:13910392737
声明:若侵犯到您的权利 请及时联系管理人员予以修正
中国大别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