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的足迹在这里延伸

2018-09-01 11:37:37来源:中国大别山新闻网点击:

——河南大新实业有限公司固始小河桥水电站 帮扶脱贫发展纪实
 
  记者  李立新  林大爻
  400万度,放在电网中,可谓是沧海一粟;放在一个县,那就不同寻常了!人均3度电,可以做什么呢?放在一个家庭,足以照亮人们回家的路;然而,要是把400万度,放在一个企业,可以产生一亿元的产能;放在一个乡镇,则能够解决全年农灌之需……
 
  河桥水电站就是如此或大或小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或轻或重的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然而,它犹如一根永不熄灭的蜡烛,照亮寥城人的心,更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引擎,助燃人们的梦想……
 
  心痛——白花花的水就这样白白的流失了
 
  家在柳树店乡白滩村、时为柳树店乡建筑公司经理的刘景新至今也想不明白,住在50里开外的他,是怎么和水电结缘的。回想起来,那可是一场美丽的相遇:
 
  那一天,他因为业务关系,他应邀到固始西大门胡族做客。那一天,他由小河桥进入鲇鱼山灌区马岗干渠,上溯至灌河拦水坝。一路上,灌渠水流不止,或急或缓,是那样的悠闲自得。
 
  “生在你们这里真好,渠道里一年四季都有水!”刘景新禁不住感慨的对同行的固始县水利局胡族管理处主任刘术华说。
 
  从小生在史河岸边的刘景新对水的感情是复杂的:虽然“水在眼前”,却难得水利,每逢春灌需要水的时候,史河近在咫尺,可无法润土;梅雨季节,不需要水的时候,大水却又不期而至,吞噬庄稼……
 
  “你没有感觉到这水白白的浪费掉了吗?”刘术华反问一句。
 
  “是的,全都白白的流失了,太可惜了!水这么金贵,干嘛不年不节的放呢?”在刘景新看来,当时,刚刚开春,还不是灌溉的季节,这水,放的确实不是时候。
 
  “水库库容有限,好像人的膀胱一样!”刘术华生动形象地比喻。
 
  “可是,我看有些心疼!这白花花的水,在我的眼里,就好像是白花花的银子!”刘景新揪心的说。
 
  “是啊、是啊!要是能把这些多余的水利用起来,该多好啊!”刘术华开始点题。
 
  “水能做什么呢?拦渠蓄水吧,又怕渠道这个膀胱盛不下;沿路挖水库吧,工程量太大,也没有这个必要!像三峡那样用水发电吧,水势太小,又怕没有水源保障……”刘景新思来想去,终于想到正题上来。
 
  “我们俩想到一块了!”刘术华有些兴奋,终于找到了知音,于是,他打开了“话匣子”,紧追不舍:“三峡电站,那是国家项目,供全国用电;我们可以做小型电站,大一点,可以解决全县电力不足问题,小一点,也可以解决胡族铺镇或者小河桥村的用电嘛!至于水源问题,这个应该不是问题!如果你愿意,我会给你做好对接工作!”
 
  “这个,可以考虑考虑!”刘景新冷静下来。
 
  “如果在这个地方建一座小型水电站,也是一个扶贫项目了,惠及周边地区的贫困乡村,它可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照明、电力不足问题,到那时,固始的贫困人口不再生活在黑灯瞎火中,不再为工厂因电力不足而忙一季、闲三季了!”
 
  一个扶贫,触动了刘景新,他的心不由得抽搐了一下。他想起了困苦的童年,想起了高考落榜时的徘徊,想起了建筑工地没日没夜的打拼,想起了二十多年来带领柳树店乡建筑公司转战各地……而他这一切,不都是为了“脱贫”吗?
 
  “只要是让大家脱贫的事,没得商量!”几十年来,他已经养成了这种定向思维。时下,听说建水电站能够促进大家脱贫致富,他那根埋藏心中的琴弦被撩拨起来,禁不住“虎”的站住,郑重其事的说,“如果县委县政府同意、如果水利部门支持,这个水电站我做定了!”
 
  “只是,水电站投资大、见效慢,审批难!”刘术华说出了他的顾虑。
 
  “只要别人能够干成的,我刘景新一样能干!”刘景新坚定不移。
  心动——有领导支持,下半生注定落户小河桥
 
  说干就干。
 
  很快,一份论证报告呈送到固始县有关领导那里。这样的论证报告,他们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他们考察过别的地方,见过类似的报告;在固始,也有人交过类似的论证。但是,要么对政府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要么建设方逐利性太强,反正没有一个让他们满意的……见到刘景新报送的材料,他们眼前为之一亮,因为他们反复提到一个字眼:扶贫!足以说明该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很快,县政府形成了会议纪要,有关部门还与刘景新的大新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会议纪要显示,防汛感慨期间,由胡族水管处自行调度水源,同时要兼顾电站利益最大化;非防汛感慨期间,由电站自行调度,确保发电站用水,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干预;胡族水管处负责水源;县电业局负责与国家电网的对接工作!
 
  签个协议说明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协议内容的落实。建设水电站需要10亩土地,县里特事特办,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审批手续;与国家电网对接,县领导亲自出马,信阳、郑州,反反复复跑了好几个来回,终于敲定;水源供应,除了正常的“废水”全部用于发电以外,县里还与鲇鱼山灌区进行密切沟通,以保障发电之需!
 
  在建设过程中,从书记县长到局长主任、镇里领导到村组干部,都成了工地的常客,当初那个“牵头人”刘术华更是忙里忙外,带领水管处的同志,沿着马岗干渠,一方面做相关村组的疏通工作,一方面检查斗门情况,查看有没有“跑冒滴漏”的。
 
  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刘景新那是一个劲的激动啊!他把内心的感激化作实际行动,默默无闻的投入到建设之中。没有人手,他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干;缺资金了,他东借西凑,没有让工地停过一天;不懂设备采购,他就主动向同行请教;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就选派工人外出学习……
 
  当他把电站竣工典礼邀请函呈送那位县领导案头时,县领导“惊呆了”,一连提出了几个问题:建设过程中,你们没有遇到资金困难?没有老百姓阻挠你们施工?有关部门没有为难你们?你们对政府还有什么要求?
 
  在得到一连串的“没有”的回答后,该领导感叹道:“刘景新啊刘景新,你的工作真的像你的人一样,你不声不响的站在我的面前,你不声不响的把工作做成了!我当初没有看走眼!冲着你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我破个格,参加你们的竣工典礼仪式!”
  心安——不求台前人拍手,但求幕后多付出
 
  2008年6月底的一天,随着一阵轰鸣声,坐落在312国道南侧几台发电机组同时开启,标志着河桥电站正式投入运营。
 
  那天晚上,刘景新才得以坐下来“盘存”:他做梦也想不到,就是这个装机容量800千瓦的电站,竟然耗尽了他大半辈子的积蓄,总投资达到2000多万元!
 
  “一个钟头就是800度电,一天下来,可以发电19200度,一年按9个月27天发展,年均发电量就是400万度,足够一个胡族铺镇老百姓照明的了,从此以后,胡族的群众再也不会遭受停电之苦了!”盘完了投资账单,刘景新又开始盘算它的社会效益。
 
  “不能这么算,你发的电要并入国家电网,指不定谁用呢!”一位业内人士说。
 
  “这么说来,俺是为国家做贡献了!毕竟纳入固始的用电增容规划,说来说去,俺还是能够给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啊!”刘景新颇感欣慰。
 
  仿佛倏忽之间,10年过去了,河桥电站已经累计向国家电网供电4000多万度,也实现了产值1280多万元,刘景新那“白花花的水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废水变金子”的梦想成为现实。
 
  10年了,刘景新鬓角的白发变浓了、额头的皱纹变稠了,脸蛋也明显的苍老了、腰部也有些佝偻了,他也从当年的小刘变成了老刘!可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刘景新变的更精神、更自信、更扬眉吐气了!
 
  “不知情”的群众找到他。有的说:“多亏了你,不然的话,俺们家不知道要停多少回电!”
 
  有的说:“俺家那个加工房过去因为经常停电,一年只能开机3个月,自从你的水电站建成以来,很少停电了!”
 
  有的说:“2008年以前,俺家的养鸡场因为突然停电,小鸡经常‘闷死’,现在好了,现在好了!”
 
  对于群众的感激之情,刘景新多次说:“这个不能归功于我,要归功于国家能源供应的提升……”可是,他越是这样说,大家越是说他太低调!
 
  还是电站的邻居豫申粮油一个员工说的中规中矩:“虽然你的电站不直接供应我们的企业,但是不知道咋回事,一看见身边有电站,我们就来了底气,感到我们的企业永远也不会停电!”
 
  甚至一位领导如此评价河桥电站:“有了它,我们脱贫的马力更大了!”
 
  对于这些“不着调”的溢美之词,刘景新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实实在在做事的他,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是企业工人的变化。置身于河桥电站,一排整齐的职工宿舍映入眼帘,房间虽然不大,个个都有空调;有专门的厨师调理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自种的蔬菜、自养的鸡鸭鱼肉保障他们的饮食健康……
 
  不仅如此,除了吃住在电站,他们人均工资4000多元!别忘了,他们当中的人,以前都是贫困户,靠着这一份收入,都已经脱贫摘帽了!现在还有不少是贫困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能够如期脱贫!
 
  “我也有烦恼,10年产值1000多万,还不足投资的一半,别说盈利,就是成本回收,也是遥遥无期啊!但是,看着电站机组不停的运转,看着工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看着领导的光临指导,我心安,我知足了!下一步,我还要在下游不远的地方,再增加1200千瓦的发电机组,向着年发1000万度电的目标迈进!”不善言辞的刘景新着着实实地在直言自语下着决心。


 
        编辑:永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管: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金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热线:13910392737
声明:若侵犯到您的权利 请及时联系管理人员予以修正
中国大别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