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基层带头人 从打工仔到基层支部书记

2014-05-27 17:11:15来源:中国大别山新闻网点击:


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基层带头人  从打工仔到基层支部书记
陆传海和他的果园
 

  河南省固始县是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曾经诞生了灿如星河的历史文明。今天,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有一位村支书用二十年打拼积攒下来的收获,全部投入在带领家乡群众致富的事业上--他就是该县汪棚镇陈寨村支部书记、今年39岁的陆传海。陆传海带领群众奔富路的故事在十里八乡广为传颂。

  提起陆传海,一位孤寡老人告诉记者:“我们对陆支书是打心眼儿里拥护的”。

  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谈到自己的丈夫,热情的郭女士洋溢着满脸的幸福,但她告诉记者,“我们也曾是背井离乡的打工者。

  外出打工,偿还债务

  1993年,大儿子刚满周岁,陆传海夫妇就忍痛离开家庭,外出到武汉打工。这段伤心的经历是日后陆传海夫妇决定回乡创业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他们明白外出务工是很多父母的无奈,因为他们也真心的明白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渴望。九十年代初的农村家庭大多只能维持温饱,为了尽快的偿还盖新房欠下的债务,陆传海夫妇决定外出务工,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新的新希望。

  现实总是比想象中的残酷,初到大城市的陌生感和低廉的工资使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但彼此的关爱让他们坚持了下来,加班加点的希望让生活尽快的好转起来。那段艰难的时期在陆传海夫妇心中留下的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的甜美真情,是互相的理解和扶持让他们顺利度过了坎坷的岁月。面对物质的匮乏,他们之间没有互相抱怨,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善良的他们在外出打工期间,与工友们相处非常愉快,谁需要帮助,总是能及时的伸以援手。

  大爱心中必有大的境界,不久陆传海夫妇就动身前往中国商业气氛最浓郁的地方之一--浙江温州。虽然在武汉他们获得的工资已经非常高,但他们希望在温州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不断努力,立志创业

  来到温州,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但生性要强的陆传海夫妇并不气馁,他们为当地活跃的商业活动而欢欣鼓舞,一边打工,一边留心着周围的一切,希望从中能够发现合适的商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头脑灵活的陆传海发现温州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非常注重健身锻炼,并且环境优雅的健身场所也是商人们聚会、联络感情、商洽业务的好去处。发现这一商机的陆传海迫不及待的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士,得到妻子大力支持。细心的妻子还建议从开设保龄球馆着手,因为保龄球馆和健身房的最大区别在于不需要请专门的健身教练,非常适合刚开始创业的二人打理。并且保龄球也是一种时尚运动,可以增加一些饮用品的业务。夫妻二人一拍即合,但他们知道,第一次创业还是需要耐心的等待,既要筹措足够的资金,又要找到合适的场地,这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的酝酿。

  创业有风险,但执着的陆传海还是不愿让这个商机无故搁浅,他在工作之余考察了几个有名的保龄球馆,不仅提高了球技,还增长了见识,明白了保龄球在当地是深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在考察业务的过程中,善良而精明的陆传海深受当地商人陈总的青睐,在听到打工的陆传海要进行创业时,他非常钦佩陆传海的志向,并热心地给予建议,指出要想将保龄球馆红火起来,既需要充足的周转资金,也需要优质的服务,有品位的顾客对服务的质量非常挑剔,但也愿意支付客观的费用。

  陈总的鼓励更坚定了陆传海创业的念头,他拿出多年积蓄,加上亲友的支援,很快盘下一个保龄球馆。事业刚起步,陆传海夫妇起早贪黑,不断改进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生意随着熟客的增多也越来越好。陆传海告诉记者,热情开朗的妻子对自己的创业非常支持,从筹划时期的鼓励,到开业后的费心经营,到处都有妻子的心血和汗水。俗话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之下,保龄球馆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步入了正规,成为当地人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富了自己,不忘乡邻

  2006年,陆传海的保龄球馆经营有声有色,但细心的妻子还是发现丈夫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在妻子的追问下,陆传海说出了自己返乡的念头。对此,妻子很是不解,很多人进城都想融入到大城市的生活,保龄球生意经营的很好,如果思念亲人可以将父母和孩子接到温州,为什么要返回农村。但陆传海告诉妻子,保龄球馆的开设也有亲友们的一份心血,虽然早已将钱如数归还,但他仍牵挂着他们的生活,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他希望回乡创业,放弃现有的安逸生活。善解人意的妻子又一次选择支持自己的丈夫回乡创业,告别了陈总,陆传海夫妇踏上了返乡之路。

  小富即安是很多人的通病,但陆传海觉得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回乡创业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成功之后却可以惠及乡邻。外出务工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亲人分别的无奈。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发展农村的产业,只有大量的产业在农村生根发芽,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才能落到实处。乡亲们听说陆传海要回家创业,都非常欢迎,大家的热情和期待让陆传海动力十足,也感到责任重大。在综合分析了农村的经济环境后,陆传海觉得实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既能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又可以更快的改变农村的面貌。但实体经济往往需要巨额的投资,这也是陆传海回乡创业面临的第一个障碍。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农村面貌也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对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陆传海夫妇商定之后,决定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为切入点。为了尽快的筹措资金,陆传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温州,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总。陈总对陆传海的为人非常肯定,觉得回乡创业是一个人不忘本的表现,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发现农村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于是觉定以入股的形式帮助陆传海夫妇达成建设家乡、回报乡邻的夙愿。

  在当地支书的支持下,一个初步投资五百万的项目进入了实质性的筹备阶段。从建设厂址、安装设备,到招募工人、开拓销售渠道,陆传海一直充满了信心,但事业的发展并不顺利。建厂的第一年突降大雨,由大雨造成的亏损是使公司的正常运转几乎中断,陆传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稳住了企业的运营,在公司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冬季的大雪再一次使企业面临停产的风险。经济的压力接踵而至,陆传海一家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了不拖欠工人的工资和正常还贷,陆传海果断决定低价处理建材。厂里的工人和生意上的合伙人都知道陆传海是铮铮铁骨的汉子,虽然言语不多,但他永远都是情愿自己承受损失,也不会对身边的人有所亏欠。正因为如此,陆传海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总有一批难兄难弟与他同舟共济,攻克难关。

  企业发展的第三年,为响应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的号召,陆传海再次斥巨资引进全新设备,发展节能环保型建材。这一决定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贷款的及时到位,公司正式更名为固始县富海墙材有限责任公司。陆传海在思考公司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安置就业、惠及乡邻的初衷,带领周边村镇的大量闲置劳动力共同致富。刘大爷和老伴都已年近六旬,虽然身体健康但由于年龄太大一直无法外出务工,只能以几亩薄田维持生计。陆传海听说二位老人生活困难之后立即为其安置工作,刘大爷夫妇非常高兴,在家门口挣到高工资使两位老人喜笑颜开,逢人便夸陆传海夫妇仁义。

  凭着辛勤和智慧,陆传海的企业蒸蒸日上,但他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因为他的愿望是让辛苦的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合理的收入,免受背井离乡之苦。陆传海的努力和能力一直被街坊四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谁不想家人团圆,谁不想生活富足,陆传海的努力渐渐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同,也受到了镇领导的肯定与赏识。

  当选支书,无私奉献

  2013年,陆传海以高票当选汪棚镇陈寨村支部书记,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官虽小责任却很重大,成为党员后的陆传海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前惠及四邻只是个人的美好愿望,现在却成了反映村民心声的沉甸甸的担子。陆传海一边留心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一边还要经营自己的事业。但他明白,只有将自己的企业经营妥善,才能有效的安置村民的就业,未来带领全村人致富的想法才能由美好的愿望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走上今天的岗位,陆传海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这位不善言辞的汉子永远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淳朴与善良。以前对孤寡老人的照顾是行善的本性,但当上村支书他希望每一位孤寡老人都老有所养。以前只是希望村民能够就近工作,当选村支书后他希望能够让村里的每一个人的生活真正富裕起来。在党的培养和村民的期望下,陆传海完成了个人思想的全面升华,并开始思考陈寨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划,陆传海带领陈寨村村民正式成立固始县富海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突飞猛进的今天,个体精耕细作的方式既造成劳动力的巨大浪费,也无法满足科技农业对资金的巨大缺口。在土地政策放宽的条件下,组建种植合作社,既可以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走向村镇企业,也可以凭借集体优势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科技农业和规模经营,将新农村的建设构想落到实处。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这既要求科技兴农,使农业的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又要求大量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就近安置,走向村镇企业,使大量的农民转化为既有土地流转补偿费,又有固定工作的“产业化工人”。

  陆传海带领村民成立固始县富海专业种植合作社,抓住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日益完善的有力时机,又符合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的方向,严格执行流转土地用于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带领陈寨村村民探索新的发展出路。陈寨村成立的固始县富海专业种植合作社也得到了镇领导的关怀和肯定,并对陆传海的工作给予厚望。陈寨村的种植合作社为汪棚镇的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好的政策只有经过认真的摸索和实践才能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需要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基层村领导审慎的思考、大胆的探索,也需要既有经济头脑又有奉献精神的基层干部解放思想,为农村经济新发展贡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经济园林,利国利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前景日益广阔,既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引导村民从单纯的粮食种植中摆脱出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合适的时机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而大规模的安置。富海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以后,陆传海再一次显现了他那稳健而务实的作风,他并未盲目的号召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因为多次创业使陆传海明白,好的项目是事业成功的一半。为了寻找合适的专业种植项目,陆传海既虚心向当地种植能手询问,又不辞劳苦外出考察,最后选择核桃这种经济作物。核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经济价值很高,并且也便于深加工,对合作社后续的发展非常有利。

  由于合作社被村民寄予实现增收、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希望,身为村支书的陆传海深感责任重大。为谨慎起见,他自己出资,建设规模三百亩的生态核桃种植园,希望在积累种植经验、创立特色品牌、开拓销售渠道方面做一下开拓性的基础工作。大型经济作物的种植具有投资数额巨大、回笼资金慢的风险,为了减轻农民负担,陆传海觉得,通过走典型示范,以规模种植的优越性来吸引农民自愿走上专业种植合作社的道路更为稳妥。核桃树种植的第一年,由于引进品种不善和缺乏管理经验,核桃树苗的成活率很低,这也证明陆传海对经济作物种植风险预判的准确性,正是由于陆传海决策的审慎才很好的保护了农民对于加入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积极性。

  多年的创业经历使陆传海养成了坚韧的品性,首次种植失败后,陆传海并未气馁,而是从品种筛选到种植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全面的学习,吸取教训,在今年春季重新引进果苗,认真的种植管理。看着茁壮成长的果苗,陆传海内心有种幸福充实着的质感,感觉很踏实。这些泛青的树叶既有自己的坚持与付出,更蕴含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陆传海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没有想过要做多大的官,我只希望为自己的乡亲们认认真真的做一些事。”好官既可以是公正廉明、兢兢业业,更需要发挥才智,富民利民。只有不计个人得失,将为民服务的誓言变成一步一个脚印的切实行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核桃种植园需要三年才能取得经济效益,需要五年才能以自身的优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打造特色品牌,完善产业链的建设,这都没关系,只要有陆传海这样心系群众的基层干部,我们就觉得希望并不遥远,未来也放眼可及。
  编辑:永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管: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金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热线:13910392737
声明:若侵犯到您的权利 请及时联系管理人员予以修正
中国大别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