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引领新风尚 文明花开香满园——固始县评选感动人物滋德树人

2017-11-27 15:17:16来源:中国大别山新闻网点击:

固始县位于河南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县域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76万,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同时是全省十个省直管县之一。
  固始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水兼备,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果蔬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寻找身边的典型人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自2014年起,固始县连续开展了四届“感动固始”人物评选活动,从基层一线寻找、发现品质高尚、无私奉献的最美固始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固始文化孕育固始县时代好人
  浩浩荡荡五千年,中华民族在困境中砥砺,在苦难中成长,流传下浩瀚雄浑的文化、灿若星河的英杰,并历千载而不绝,经百转而弥新。固始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在蕴育出享誉全球的根亲文化、造就了风华绝代的历史名人的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仁孝为根、侠义为骨、慈善为念、自强为本的平民英雄。他们,或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或在苦难中不屈不挠、不忘初心,亦或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奇迹、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芒、在平常的举动中播撒希望,彰显着当代固始优秀儿女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推己及人、仁爱爱人的风骨和情怀,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先锋精神的完美交融、和谐共生。
  2004年固始的大街小巷流传着一个名叫“魏青刚”,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三次下海搭救陌生人的故事。正如那一年《感动中国》组委员授予他的颁奖词:“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是侠之大者。”
  念其人,晓好人难做,方知不计付出之难得。如陈礼国、任远峰、朱叶、卢德才、叶丙福,等等。他们坚守信义,真心付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青春无悔,不求回报,在爱人、子女、亲友乃至父老乡亲面前,用生命和心血书写下大大的“人”字,令人潸然泪下,让人肃然起敬。
  遇其事,晓世事艰难,方知为民奉献之辛苦。如齐云涛、汪秀荣、周德宝、曾骋、徐文华、陈云侠、胡钢锋、许靖、吴明,等等。他们立足岗位,直面困局,不等不靠,担当在前,舍小家顾大家,委屈自家服务万家,硬是在平凡、简陋、困难的岗位上干出了一番群众交口称赞的业绩,他们为全县干部职工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和能干事、干成事、受认可、能服众的党的好干部“标杆”。
  他们有的土生土长,多年来扎根固始传递正能量;有的来自异乡,在固始书写华章;有的为了心中梦想,从固始奔向远方。
  翻开近年来固始县受国家和省级表彰的先进人物名录,一串长长的名字熠熠生辉:为抢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的年轻民警管鑫,被评为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面对滔天巨浪,在青岛务工的固始小伙儿魏青刚毫不畏惧,3次下海救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少将陈礼国悉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妻子,不离不弃,默默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在京的农民工送货员李守禄常年照料孤寡老人,并多次救人于危难之中,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北京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南曙利危急时刻勇救幼儿当选“江苏见义勇为新市民”,汪旺街头见义勇为,制止偷窃,获评“东莞好人”。
  固始县委书记曲尚英说:“表彰良善,既是对付出者的肯定,也是对未来者的激励和期许。让英雄不老,让道义永存,让他们的善行义举得以口耳相传、蔚然成风。同时树起一个个可亲可近、可感可学的旗帜,教育启迪引导170多万固始儿女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最强音,合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行,勇创佳绩。一举求多效,善莫大焉”!
  固始县县长王治学说,“感动固始人物评选活动是一场崇高的道德秀,更是一场发自人的心灵深处和灵魂深处的精神所指,其中浸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价值,意义深远。他们的先进事迹、良好风范将在固始县内外广泛传诵”。
  社会新风尚引领固始经济发展
  固始县胡族铺镇乐客多超市总经理王国坤,出生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自从走出农村外出务工之后,他怀着回馈乡亲和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创美好明天的愿望和决心,搏击商潮创新业,诚信经营为桑梓。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他所创办的胡族乐客多和华联超市先后为500多名陪读人员、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难题。既方便了群众,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王国坤自己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他做企业饮水思源,深感财富取之于社会,更要用之于社会。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种慈善公益活动,勇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恩创造未来,品德就是人脉”已成为“乐客多”的企业文化。几年来,王国坤积极服务于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贡献。社区里的大事小事他都非常关心,出钱出力,在每年的六城联创中,他都积极参与,拿出资金改善街道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了丰富街道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拿出近10万元从县里聘请舞蹈教练,每晚在广场免费教居民跳舞,每晚参与健身的人数达500余人,又投资了8万元购买了投影机,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为群众送去了精神文化食粮。对社区的特困大学生及贫困户他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予以支助,每年年关他都带着米、面、油、猪肉及慰问金等到敬老院看望慰问五保老人。胡族铺镇叶台村村民朱进林,因家庭贫困,常年多病,卧床不起,王国坤捐款捐物予以救助。特别是他利用自开超市积累的经验,积极对镇上的小商户进行业务指导,及时为他们提供商业信息、经验交流,对全镇的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帮助。
  朱叶,曾经是上海至固始长途客车上的一名售票员,多年来,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呼吁,募集物资,筹措善款500多万,用赤子之情铺就了一条爱心之旅。她,怀着满腔爱心和真挚情感,二十年间往返固始与上海近300次,资助寒门学子孤寡老人,为特困家庭雪中送炭。
  20年间,她走遍固始33个乡镇、办事处。据统计,截至目前,朱叶个人捐资金额100多万元,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并资助的金额400多万余元;累计资助固始籍困难学生、困难老人13000余名。
  朱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妈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感动固始年度人物。朱叶说:“我做的只是平凡的小事,确实很辛苦,但是感恩节收的几百条感恩短信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陈淋子镇光荣敬老院临339省道修建,叶丙福就是这个敬老院的院长,在这里照顾老人,已经有30年。敬老院是一个大家庭,五保老人生养死葬。 30年来,叶丙福既像家长,又像儿子。
  叶丙福总是吃饭最晚的人,他必须确认每个老人都吃上饭才行,睡觉自然也是最晚的,每天晚上7点左右,叶丙福要“点名”一次,直到看到所有人都在才行。只要不外出,天天如此,30年来,早已养成习惯。87岁的朱华民用“眼勤、手勤、腿勤”来形容叶丙福:“我来这儿9年了,不管刮风下雨,这些事儿他坚持住了,不容易。”
  最多的时候,敬老院有16个老人住院,白天来的时候,叶丙福通常会去见见医生,询问一下病人情况如何、有没有危险、需不需要转院治疗,“该抠门就得抠门,敬老院也不富裕,但该心疼还是得心疼,不能亏待了老人。”叶丙福说。
  敬老院究竟获得过多少荣誉,叶丙福从来没有数清楚过,他更在意的,是老人们的安全。 “这是1990年的,这是1991年的,证书还有很多呢,年年都有。”敬老院办公室里,“先进单位”牌匾、锦旗挂满了半面墙。墙中间挂的一个长方形钟表,早已经不能走了,连玻璃表面的红色油漆字,都只剩下痕迹,叶丙福也记不得这是哪年奖励给敬老院的了。
  这些年,到敬老院参观学习的不少,每年叶丙福都会接待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咱河南各地的不断来,连安徽来得都不少”。
  与锦旗一样的红色,只有院子里随处可见的灭火器,挂在白墙上很显眼。75岁的刘光杰房间外,就挂着灭火器。在敬老院安全管理措施里,房间内抽烟以及使用电热毯、烧水壶等是不允许的。 这是叶丙福最严厉的,也是最让他骄傲的,敬老院从来没出现过安全事故。
  大多数时候,叶丙福都会住在敬老院,尤其是高温、雨雪等天气,他不放心,得守着敬老院。叶丙福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台显示器,这是近几年敬老院安装的监控设备,能够保证他“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敬老院各个地方”。
  桌子上会经常放着泡面,错过饭点的时候,叶丙福就吃泡面。对于照顾老人来说,很多事情不会等吃饱了才发生。
  长年照顾老人,让叶丙福学会了不少技能,他拉开一个抽屉,翻着里面各种各样的工具介绍说,这个是给老人剪脚指甲的、这个是理发用的,“早些年敬老院穷,我只能慢慢学着给老人们理发,水平还可以,现在好点了,能请理发的到这里来。”
  26岁,叶丙福就当上了陈淋子镇院岗村的村支书。每次去镇政府,都会路过敬老院,这让他知道了老人们的生活,“缺油少菜,好多时候都吃萝卜干,实在是太苦了。”1988年,叶丙福30岁的时候,他决定去敬老院当院长,照顾老人们的生活。
  叶丙福在父亲叶贻根那里得到了支持。在父亲眼里,叶丙福是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照顾别人的人。“当时他在大队里当支书,修路、架电线,干得都很好。”养育了7个儿女的叶贻根觉得,照顾没有子女的老人,是一件好事,得像照顾自己的老人一样,照顾好敬老院的老人。
  但妻子徐华荣反对:“村支书干得好好的,为啥要去敬老院?”
  当时大儿子7岁,小儿子才一岁,徐华荣又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叶丙福去敬老院,就意味着无论是农活、家务活和照顾小孩的事儿,绝大部分都要徐华荣承担了。更重要的是,徐华荣觉得,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那样的环境中,意志都磨灭了,“没啥前途。”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叶丙福还是去了。“干啥都是干,我尽最大的努力干好,改变敬老院穷困潦倒的现状。”
  1988年11月的那个傍晚,徐华荣至今记忆犹新。天微黑的时候,从敬老院来了两个老人,叶丙福挑着衣服被褥跟着走了。“看着他的背影,当时心酸得很”。
  从那之后,叶丙福挑起了敬老院的担子,徐华荣则挑起了家里的担子。白天在学校教课,晚上回家做家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打理农田。徐华荣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他干了,就不能因为家里的事儿分心,一旦有啥闪失,我们都愧对老人。”
  叶贻根会向偶尔回村里的老人询问在敬老院的情况,几年前身体还硬朗时也会到敬老院去看望。徐华荣则在之后几年的除夕夜里,带着两个儿子,到敬老院给老人包饺子,一起过年。
  在叶丙福的朋友眼中,徐华荣是个贤惠、能干的人,大事儿上能担当。他们说的大事儿,是指叶丙福母亲去世。
  2015年农历腊月十一晚上,叶丙福和徐华荣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眼看咱妈快不行了,这时候你能走吗?”“我明天一定得跟镇里的领导去郑州,机会难得,项目批下来的话,敬老院的住宿条件,就好多了。”
  “既然这样,那你放心去吧,家里再大的事儿,我扛着。”就在第二天叶丙福去郑州的路上,母亲去世了,直到夜里回到家,他才知道。在敬老院的30年,叶丙福亲自送走了76个老人,但他没见着母亲最后一面。
  30年,叶丙福用“以院养院”的办法,让敬老院的固定资产从14.7万变成1000万。
  1986年,原来的知青点被修缮后,成立了陈淋子镇敬老院。1979年,这里还是罗道全和20多个下乡知青生活劳动的地方。知青走后,罗道全又成为第一批住进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那个时候,只有7间草房和东西两边各3间土坯瓦房,公社从村里抽调我过来,从那之后我就再没回去过。”
  随罗道全等人一起来的,还有各村划拨给知青的土地,连荒坡、水塘、耕地在内,超过500亩。但原本应该归敬老院所有的土地,被附近几个村像蚕吃桑叶一样慢慢占了。“这是老人们的命根子呀,得要回来。”
  叶丙福带着老人不断往返于各村,天天找、不断要。在经历一次次“拼打吵闹”后,到1990年,土地全要回来了。
  “现在敬老院占地78亩,修铁路占了60亩、修公路占了40亩、修建垃圾场占了30亩,剩下的全用来发展生产了。”叶丙福说,“现在敬老院种的稻子够我们吃,鸡鸭鱼都是自己养的,养牛养猪还能卖一些。”
  种水稻、搞养殖,让敬老院现在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最早的时候,却非常艰难。“那时候难呀,买化肥啥的都得要钱,像插秧那些农活,这些老人都干不动,雇人干得要钱,那时候没人借,贷款也贷不来。”对苦日子,叶丙福记忆犹新。
  不能种粮食的荒坡,现在种上了苗圃,一些水塘租给别人养鱼,这都能给敬老院带来一些收入。敬老院西边一片荒地,便被附近村的村民租下,养了3000只鸭。
  1986年前后,固始县一共建了49个敬老院,之后大多数都垮掉了。但陈淋子镇敬老院“活下来”了,从土坯墙草房,到现在100多间砖瓦房,来这里的五保老人还越来越多了。
  在敬老院两层小楼后面,几座新的楼房正在施工,这是新批下来的项目。“新建的楼都带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前面的几间,也会拆掉重建。”叶丙福比划着将来建成的模样。
  等项目完工,陈淋子敬老院将能够容纳400人,叶丙福说虽然自己今年已经60了,但再干10年没问题。
  这些一个个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无不诠释固始大地开起了精神文明之花,他们的实际行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正如习总书记所提出“好的家风民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这一好的社会风气正如一缕春风悄悄的吹拂在固始的每一个角落。
  精神火炬引领固始时代大发展
  近年来固始越来越多的人民以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己任,形成好的政风,民风,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说明风气正则社会兴,民风正则国家安。固始人民正在争做好人,艰苦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这财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骤转型,文化走向多元,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毋庸讳言,也出现了价值观念混乱、思想道德滑坡、社会诚信缺失等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固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几年,固始通过不同的形式共评选出近百位好人,堪称时代的楷模,他们当中既有国家栋梁之材,又有社会底层普通百姓,从他们身上无不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光辉,或铁肩担道义,或大爱洒人间;这些英模人物的故事,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又呈现出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正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社会公平正义所呼唤的人文品格与精神支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唯其完全来自民间、来自百姓、来自社会生话的方方面面,不说教,不作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辛苦劳作、上下求索、默默奉献、朴实无华,为国家、为社会添砖加瓦,为他人、为弱者遮风挡雨。我们期待固始精神文明像高高擎起精神火炬,灼灼耀眼,烛照固始大地,给人们予温暖、慰籍、鼓舞和前行的力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管: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金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热线:13910392737
声明:若侵犯到您的权利 请及时联系管理人员予以修正
中国大别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