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记】第一书记余晓波:他把王楼当故园

2016-10-19 19:30:00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作者:记者 李光远 文 章继军 图点击:

1

10月17日(周一)清晨,来不及跟母亲、妻子和3岁多的女儿告别,余晓波从信阳城区的家中驱车赶往光山县孙铁铺镇王楼村。这是他任职王楼村第一书记一年来,一周的工作大多是这样开始的。
去年8月底,在信阳市人社局上班的余晓波,自愿到王楼村驻村帮扶的申请被批复。9月7日,这个从农村奋斗入城的28岁斯文书生,再次回归熟悉又陌生的农村,担任第一书记。
第一天到村部报到,村支书王世刚、村主任王安武和副支书林作良出面,象征性地向余晓波介绍了村里的情况。
王楼村位于光山县孙铁铺镇中部,全村27个村民组,780户3687人口,耕地面积526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和落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4户1301人。
“反正就是走个过场,也不会真在王楼村住下来。”对于上级领导干部到村里“镀金”,王安武和林作良很有“经验”,更何况,这次来的这个戴眼镜长得白白净净的年轻人,跟自己的儿子年龄差不多。他真能在农村吃苦?开玩笑!
余晓波也觉得自己可能呆不下去。当时申请驻村,也有着自己的“私心”。
一年多前,余晓波的父亲半植物状态瘫痪在床,他把父母从新县农村老家接到了市里,方便照顾。按照以往的“经验”,下农村“赋闲”不用坐班,也不用在单位上班,就有时间照顾父亲和接送刚上幼儿园的女儿。
信阳市光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中央办公厅的扶贫点之一,光山县的各项扶贫工作要求严格,驻村“第一书记”更不例外,非但“走过场”的思想要不得,还要真干出成绩来。
没成想,这次驻村搞扶贫,是动真格的。
2

在余晓波的眼里,王楼村满是岁月的斑驳:泥泞坑洼的村组路,令人担忧的饮用水,堆满垃圾的水塘沟渠以及落后的村部办公条件,寥落得让人心酸。
王楼村邻近312国道和沪陕高速,孙北路虽然南北穿村而过,但27个村民组中,有19个从没有通过水泥路。
在选派的第一书记当中,余晓波属于职务最低的那种——一个小小的科员。“说实话,当时真没看好余书记,年纪小、没职务,能干出啥名堂?”村主任王安武说,村民们对他不信任,村干部也往往报以怀疑的目光。从2013年开始,因为种种原因,村里部分党员、干部对村组织失去了信心,村里各项工作几乎停滞。

怎么才能取得村民和村干部的信任?农忙时,余晓波到田间地头,帮村民干农活、收割,拉着村干部到乡里、县里跑项目、要政策,健全村支两委的规章制度,晚上和周末则闷在办公室里整材料。

怎么把基层阵地建设搞好,提升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余晓波积极协调,争取市县人社部门支持,更新配备会议室桌椅25套、办公桌椅6套、资料柜8个、移动宣传栏1个。市人社局养老中心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王楼村捐赠复印机、打印机、空调各1台,并出资制作展板,建成启用王楼村便民服务工作站,完善了王楼村党建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设施。
同时,在余晓波的指导帮助下,王楼村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别看余书记年轻,他是真干,是真想把王楼搞好,我们服他!”余晓波的所作所为,林作良这些村干部们全部看在眼里,私下里没少议论,也纷纷跟着动了起来。
3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上级拨款,跑项目成了余晓波的必修课。
因为跑项目,王安武没少陪着余晓波去县城。“没有五十次也得有三十次,我都快烦了,余书记这么年轻没见他烦,也没见他急,说话总是客客气气的。”王安武说,因为不同的村民组、不同的路段,项目不止一个,有时候改动较大,跑一两次根本办不完。
为了尽快让项目落地,碰到棘手的情况,余晓波会请求市人社局党组和孙铁铺镇的领导,由他们出面来沟通协调。
项目争取下来,有时还会遭到村民的阻挠。哪个村民组先修、哪个后修?村民不出工又不出资整路基咋办?村民要求修到家门口咋办?因为村民的诉求太多,修路的规划一改再改。
真正修的时候,也遇到过难题。村民胡丽蓉(化名)因为路没有修到她家门口,堵住施工队不让过,把施工设备也抬走了。“后来还是余书记和村干部一起做工作,好说歹说,才把她的思想工作给做通了。”王安武说。
去年11月,李弄至茂湾村民组水泥路顺利完工;王楼新村至郑大塆、曾塆1.9公里道路,纳入交通部门农村公路2016年修建计划,于8月底顺利完工;今年7月,王楼新村至陈湾村民组4公里水泥路,被纳入光山县扶贫办2016年整村推进项目,于8月底顺利完工;9月起,胡小湾至熊小寨、胡竹园,下张至上张近6公里得到县交通局支持,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10月8日中午2点多,在上张村民组道路施工现场,老党员付棉让正在巡视。见到记者,64岁的他一个劲儿地感叹:“我们组自打解放前,就从来没有通过水泥路,真是多亏了余书记,我们多少年的心愿,今年终于实现了!”
付棉让说,余书记来这一年,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真不想让他走;但他上有老下有小,不能一辈子窝在我们这里。“村民都说了,余书记走的时候我们要送锦旗!”

王楼村的水渠、大塘,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就再也没有修整过。因为蓄水能力差,导致村南片、东北片近3700亩土地无灌溉水源,只能靠天吃饭。从去年至今,王楼村争取水利部门项目款一百多万元,修建数口大塘和张寨小型水库,目前,小型水库加固工程正在实施。
而王楼村150万元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和上百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也正在施工中。
4

从今年3月份,林丽当上了村里的档案管理员,一个月有1200元的“工资”。
林丽大专学历,懂电脑,以前和丈夫在外面打工,自从丈夫生病后,两口子回到了村里。在市人社局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林丽的丈夫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正在申请创业贴息贷款,准备扩大规模搞农村淘宝,以期长久脱贫。




王楼村小学有在校学生200余人,以留守儿童为主,阅读视野极其有限。今年五一期间,余晓波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我们一起为王楼村留守儿童做点事”的公益公筹,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购买书籍,让孩子们多读点书,让知识改变贫困。

短短一周的时间,就获得了爱心捐款近5000元。“虽然金额不是太大,但极大地丰富了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的阅读视野。”王楼小学校长江嘉滢告诉记者,有些新书和绘本,连县城里都很少见。送书那天,余书记开玩笑说,‘因为太贵了,他都没舍得给自己女儿买’。”
“余书记年轻学问大,抓精准扶贫思路活。”林作良说,王楼村在“转移劳动力”上下功夫,通过余晓波的沟通,市人社局相关科室和光山县人社局,把培训班和招聘会开在村部,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做好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服务,推动贫困户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和市民转变。

9月21日下午,市人社局、务工办在孙铁铺镇王楼村举办“转移就业精准扶贫孙铁铺镇专场招聘活动”,吸引孙铁铺镇贫困群众及有意愿的劳动力共1400余人参加,发放各类招工培训资料近3000份,为800余名人员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免费职业培训登记,现场签订就业合同60余人。
5

余晓波的父亲是老党员,当过村干部,在余晓波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说一句话:“人不能忘本”。这句话,余晓波一辈子不敢忘。
余晓波当第一书记,让妻子和母亲被迫做出了牺牲。“从农村出来,再去农村搞服务,也是一种回报。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有我和咱妈呢。”知道余晓波是孝子和慈父,怕他分心,妻子这样安慰他。
“原来接送女儿上学都是我,现在我到村里了,一切都交给了我母亲和妻子。”余晓波说,妻子在信阳市区小学当班主任,有时候忙不过来,只好麻烦她的同事接女儿。
有一次,在和女儿视频聊天时,女儿问他:爸爸,别的小朋友放学了都有爸爸妈妈陪着,你怎么总是不回家呀?内疚的余晓波关掉视频后,泪流满面。
父亲瘫痪在床,母亲白天晚上定时要给父亲做护理。驻村两个月后,余晓波得空回家,母亲拉着他的手说:我娃黑了。不能言语的父亲躺着床上,流下了眼泪。而那次离别后,竟成了他和父亲的永别。
不久,余晓波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说父亲不行了,催他赶快回来。处理掉手头的工作,余晓波匆忙往信阳赶,见到父亲,他已经走了。几个月后,他的奶奶和爷爷也相继离世。
“当时余书记谁都没有说,我们是事后才知道的。”王安武说,那些天余书记晚上走早上来,没有诉过一句苦,更没有耽误过村里的一件事。

截至2015年年底,王楼村已脱贫182户606人;2016年上半年,预脱贫45户182人,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率83.8%,2017年,全村将整体脱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管: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金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热线:13910392737
声明:若侵犯到您的权利 请及时联系管理人员予以修正
中国大别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