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好故事|“住”进百姓心里的第一书记们

2021-12-28 16:21:27来源:中国大别山新闻网点击:

        漫漫驻村路,风雨总兼程。他们暂时告别法院工作,走进田间地头,把帮扶百姓脱贫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顶烈日,冒酷暑,披风霜,走泥泞,义无反顾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如果说人民法庭是法院离群众最近的地方,那么法院的驻村第一书记们,则是真正“住”在了群众心里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山县朱堂乡,去聆听他们的故事。
 
       “住”村夫妻 他们苦乐共同相守

       今年是驻村第一书记蔡啓心来到朱堂乡白马村的第2个年头,56岁的他虽已两鬓斑白,但矫健的步伐,工作的激情已全然掩饰了他的年纪。

       近年来,他联合朱堂乡党委、白马村两委筹措资金、争取项目,累计硬化公路15公里;帮助五保户修建房屋7间;帮助村民改造危房21间;硬化庭院3060平方米;为村民改造旱厕43间;引导当地发展红豆杉种植30多亩······

       他还利用自身在法院的工作优势,积极地为村民们调解纠纷,用真情化解矛盾,用真诚温暖群众,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金奖、银奖,最难得的是群众的夸奖”,每次走访到村民家中,蔡书记总是被热情的村民们堵在门口,请他 留下来吃顿便饭,但他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匆忙离去。

       脚下沾满泥土,心里装着群众,无论是此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亦或是当前的人居环境整治,蔡书记总是一马当先带领大家冲在一线。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几乎1年365天都住在村里,很少有时间能回到罗山县城的家中。

       他的妻子从周党卫生院退休后,在他的影响下也来到朱堂乡白马村,陪他一起走访、帮助村民。在他们看来,夫妻同驻村,有苦有乐,好在孩子已经长大在外工作,虽然有些愧对家庭,但是夫妻能在一起工作、帮助村民,也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病痛无情 他用善意为弱者撑伞

       舍小家、顾大家、扎根一线、坚守岗位,在回忆起担任昌湾村驻村工作队员时,法院干警谢复强仍不禁感慨万千。驻村工作有苦有甜,虽然他已不在昌湾村继续工作,可令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杨大娘一家。

       时间回到2018年的一天上午,时任昌湾村驻村工作队员的法院干警谢复强正在村里巡查时,发现了一名衣衫褴褛、行为举止异常的男子在路边蹲坐着。村里人都说他一家都怪可怜的,他人有点傻傻,精神有些不正常。他父亲走的早,母亲也身患残疾,除了低保与当地的一些补助外,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仅靠他的姐姐和附近邻居时不时地帮忙照顾。村民们的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谢复强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走访和了解相关政策后,谢复强发现可以帮助患者石某申请补助,可这需要去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这可给他出了个难题。不仅石某目前不愿意配合,他姐姐一家也对帮扶政策不甚了解,觉得程序非常繁琐,表示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带他去办理。为此,谢复强带领村里的工作人员连续上门十几次,向他们讲明帮扶政策、补助办理等详细情况,终于说服石某的姐姐参与其中。

       在后续鉴定过程中,大家发现患者石某居然连身份证都没有,无法去办理相关的证明。为此,谢复强一路跟随,亲自联系理发店帮其剪好头发,并到派出所照相办理身份证。在驱车前往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为其做精神鉴定的路上,患者石某抵触情绪比较大,谢复强还差点被抓伤,但他顾不得这些,反而和村干部一起,安抚病患直至其到达检测中心完成治疗检测。

       最终,石某鉴定结果为二级精神残疾,他不仅顺利领到相应的残疾补助金,还在医院接受了半年的免费康复治疗。目前的他已经基本能够生活自理,甚至还能做一些扫地等简单的工作。在石某的问题顺利解决后,他的家人也看到了谢复强等人努力所带来的成效,便主动寻求谢复强的帮助,为其腿脚残疾的母亲杨大娘也办理了相关的残疾证明。至此,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我们好多年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谢警官有办法,真正的为当地村民办了一件实事!”当地一名村干部评价到。
 
       党建引领 他用行动播撒光辉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谢复强来到朱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便一直致力于提升支部党建工作,为此,他结合法院机关的先进做法,积极帮助当地村两委完善阵地,规范党员管理制度、统一党建资料标准。

       在此期间,他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活跃“主题党日”等活动,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的感召下,朱堂村今年又新增2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为朱堂村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谢书记还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在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他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党员干部们冲在第一线,及时推动环境整治的工作落实,将整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便是一面旗帜。在谢书记的严格要求和以身作则的带领下,朱堂村的党建工作有了显著的提升,连续多年获得朱堂乡“优秀党支部”的称号。
 
       “疫”不容辞 他用担当筑牢防线

       想必大家都不会忘记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中华大地,可就在大年三十的深夜,罗山县朱堂乡昌湾村村部还亮着一盏浅浅的灯。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忙碌到大年三十郑德运书记也顾不得回家过年,他迅速召集村干部商议疫情防控工作,积极主动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在村里只剩下7名工作人员、人手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他号召大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从大年初一的早上开始,便在在村口搭起帐篷,做好道路设卡检测、人员排查等工作。封城封路期间,郑书记心中最惦记的是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生活有没有保障、吃饭方不方便,为此,针对几十名外地返村的重点隔离人员,他特意安排大家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并亲自每天上门为自己包户人员测体温、监督他们进行自我隔离,为其运送必要的生活物资。连续坚持工作使得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的他身体透支,头晕眼花 ,但他说:“比起一线医护人员的辛劳,我们做的这点事不算什么,我是一名驻村书记,这是我应该担起的责任。”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他用脚步丈量初心
 
    一身休闲装扮,皮肤略显黝黑,朱堂乡马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明的举手投足,活脱脱已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样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今年9月份,罗山县法院干警卢明选择来到了对口帮扶的朱堂乡马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来到当地的第二个月,他便完成了对92户脱贫户走访以及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

       “第一次入农户家门,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群众不愿意多谈,可能是他们觉得我来自法院,还总拿个小本本,不太适应,有戒备心理。”于是,卢书记尽量多说一些他们听得懂的话,问他们身边的问题,拉他们身边的家常事,慢慢的群众就接纳了他。他也借此机会认真排查情况,力争做到一户一策,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都能摘掉贫困的帽子,真正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和幸福感、获得感。

       在走访的过程中,卢书记不仅对后评估工作进行记录和整理,还积极地帮助村民解决家里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次,他发现村民占某的父亲因腿脚残疾在家,占某也不了解相关政策,他便主动查询相关信息,帮助其办理了相关补助。

       “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新起点,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把这些节点和工作衔接好,我觉得自己应该到这里来,帮助当地村民巩固好成果,争取为乡村振兴开个好局!”卢书记说道。
 
       船锚不怕埋没自己,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为大家服务的时候;蜡烛不怕燃烧自己,当它默默留下汗水时,也正是它照亮别人的过程。在法院的工作中,他们践行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第一书记岗位上,他们守初心、担使命,认真履行巩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治理等职责。使命光荣在肩,初心激荡于胸,他们用实干和担当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法院干警的初心和本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管: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金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热线:13910392737
声明:若侵犯到您的权利 请及时联系管理人员予以修正
中国大别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94号